文/兰妈谈育儿
(资料图片)
我有一个朋友,她有一个特别爱哭的女儿
不舒服了,会哭
妈妈不在家,会哭
还没说几句话,也会哭
总之,爱哭的孩子 隔三差五 都要掉几次眼泪
那雨滴般的泪点呀,也就跟不要钱似的,随便 哗啦啦 地往下掉
有一个爱哭的孩子也是一种烦恼
因为你还没做什么、甚至还没说什么,孩子就一腔委屈劲儿,好像父母是多么的凶神恶煞、多么地亏待了孩子……
01
别烦“爱哭”,方向不对只会走弯路
“真烦,孩子动不动就要哭”
别烦,因为你越烦、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越容易走弯路
二胎宝妈倩倩就是这样,生了两个孩子的她也算是 身经百战 了
倩倩家的老大,小时候脾气又犟、还特别爱哭
平时呢,一遇上不开心的事情不是乱摔东西,就是 气势汹汹 地在一旁嚎嚎大哭
那有多大劲儿就使多大劲儿的哭声震聋,可不就是告诉街坊邻居:“家长打娃了”
有一次,孩子哭完后,倩倩出门扔垃圾就遇到隔壁王奶奶劝说“教育孩子不能那样,打坏了,你还不是要上医院给孩子治疗”
那一刻,倩倩尴尬极了、也委屈极了
也不知道是顾及街坊邻居的感受,还是碍于经常被“误解”,倩倩不再嫌烦,而是学会成为一个佛系妈妈
比如,老大犯毛病又开始扔东西、瞎哭闹时,她不再 批评责备 、也没有 苦口婆心 地规劝
在倩倩看来,她觉得孩子发脾气时什么都听不进去,你越说,他反而嚎得越起劲
于是,当孩子再次故伎重演、或者爱哭爱闹时,倩倩扭头就走,等到孩子情绪好转些再进行沟通
也因为这样,大儿子后来就没有那么 爱哭瞎闹 ,妈妈让憋住就不哭,让听话就不故意找事
一直以来,倩倩还以为她的教育是成功的
直到某一次,看到大儿子的日记才 恍然大悟 、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日记上写着:
“妈妈动不动就扭头不管我,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
“看到她离开不管我了,好害怕,晚上还做噩梦,被扔到大街上找不到回家的路”
“看来,妈妈一点也不爱我,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呢”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离家远的大学,以后再也不愿意看到他们的冷脸相对了”
看来,和孩子相处方向一定要对
让孩子带着“误解”、和“意见”成长的冷处理,最后只会让孩子在缺爱中形成“假懂事”,甚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疏远
02
认识“爱哭”,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爱哭吗?
如果你对“爱哭”没有正确的认知,也很难真正地了解孩子
来说说我自己的养育经历吧
爱哭、也很犟的女儿,一路走来可没少给我找烦恼
而关于这些容易引起“不好”情绪的坏脾气,奶奶就一直暗示说:
“爱哭是惯出来的”
“爸爸脾气也不犟,该不是遗传了妈妈吧”
我承认,爱孩子这件事多少有些突破底线的满足和放纵,可孩子脾气犟真的是遗传了xx吗
带着不甘,我一直尝试去了解孩子
直到一次克制再克制的沟通,我似乎发现了问题所在
那一次,女儿作业书写得不够规范
我建议她擦了重写,女儿不理,她先是把作业扔地上踩几脚,接着不花钱的眼泪又开始止不住了
随口唠叨几句后,换做以前肯定是少不了一番鸡飞狗跳,可那次忍住情绪问了三个问题:
1、我是把你揍一顿,还是骂你、处罚你了呢?女儿摇摇头
2、那你为什么要哭,还哭的那么委屈呢?女儿又摇摇头
3、妈妈想跟你做朋友,如果你什么都不说,我又怎么了解你呢?那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哭吗?女儿犹豫一会后告诉我:我也不知道
那一刻,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其实,孩子“爱哭”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哭是一个人的内心需求,更是情绪的宣泄
而情绪这东西呢,又是那么地说不清道不明,你跟孩子讨论 “为什么哭”、“为什么犟” ,这佷明显是偏离话题,孩子说不清楚、反而还会越来越迷茫委屈
所以,跟孩子沟通,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易懂
不要跟他们说听不懂的话,也尽量减少偏离主题
比如,孩子 莫名其妙 地说哭就哭,那就从认识“爱哭”去了解孩子吧
试着问问孩子:“哭得那么伤心,是觉得受了委屈是吗”
从认识爱哭、了解孩子的视角 去打开话题,当孩子愿意开口和你聊天,那接下来的相处就不会那么复杂了
03
别凶“爱哭”,因为孩子吃软不吃硬
孩子爱哭是很正常的情绪宣泄
别凶,因为孩子从来都是吃软不吃硬
遇上爱哭爱闹的孩子,也尽量别和孩子比谁的嗓门大、谁的权利高
同事李姐最近就陷入了这个误区
有一次,李姐带着她儿子到商场购物
孩子一进入商场哪里都不去,非要赖在玩具区买自己想要的玩具
给孩子买他们喜欢的玩具,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可在很多家长看来,有些玩具不仅没有购买的必要,还是纯属乱花钱的浪费行为
李姐当时就是这种心理
因为她儿子挑选的玩具家里都有同款,还是属于七、八成新的那种闲置品
为了避免从小养成 铺张浪费 习惯,对于儿子再买玩具的请求当然是拒绝了
接下来,为了得到心仪的玩具,小朋友的心思也就是那么几下,除了哭闹之外还不忘躺在地上制造一些围观气氛
面对这种底线威胁,李姐没有妥协
她很冷静地说“家里有一模一样的玩具,今天是不会给你买这个玩具的,想都别想,如果你喜欢躺在这里就躺着吧”
说罢,李姐做出扭头就走的架势,躺在地上的儿子也很快爬起来追上妈妈
可这种“野蛮”教育也有后遗症
那一次过后,李姐儿子虽然比以往听话 安静 多了,但也显得格外 敏感 ,特别是看到妈妈离开就受惊地 哭闹不安
这种胆小、急切和害怕,其实就是来自心灵上的安全感缺乏
商场被冷处理的“说走就走”在前,“被抛弃”的担忧自然就是一种心病
所以,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不能以吼治吼、更不能随便冷处理让孩子恐慌
正如,强势以对或许能够暂时 压制 孩子,可也严重破坏了孩子的 健康成长体系
让孩子在不安和敏感中成长,这也不是家长们的 心之所愿
04
包容“爱哭”,因为娃把你当安全感
孩子对你哭,说明他把你看作自己的安全感了
想想我们在悲伤遇到困难时,总会遇上那个让你完全放心的人,才肯放下倔强放声大哭
成年人如此,孩子也是一样
特别是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需要维护的颜面,有时候即便是遇到再委屈的事情也不哭
如果说小朋友时说哭就哭,那是情感、和物质上的 需求性 哭闹
那么,大朋友的哭就开始挑人了,他们可不是对谁就随便哭出声、展现软弱的一面
只有在相对于安全和依赖的环境下,才会放下防备,展现真实的自己
正如现在的我
每当遇到女儿有情绪上的难过时,我都会让她靠在我的肩膀上,然后引导说“没事,想哭就哭出来吧”
当一份糟糕的情绪得到释放后,再谈起事件的本身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因为孩子把你当成安全感,而家长又恰恰成为了孩子的安全感,大概也没有什么比这种双向奔赴的爱更有说服力了
所以,真正应对孩子爱哭的有效方案,就是包容“爱哭”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家长看待孩子时,如果眼界狭窄自然就是苛责大于期盼、结果大于过程
想要 避免走弯路、陷入误区 ,那就从真正接受孩子的缺点、包容他们的无理取闹开始吧
05
接受“爱哭”,才能和孩子交心相处
有人说,爱孩子就是从完全接受开始,包括好的情绪、和不好的情绪
孩子爱哭爱闹也是这个道理
包容只是站在宽容的角度 去体谅、去理解, 可接受就不同了,那是一种 完完全全 以孩子为主的主观意识
可现实中这种意识就有些尴尬了,如果什么都以孩子的想法为主,那岂不是孙猴子转世,随时都能把一个家搅合得 鸡犬不宁
其中,最担心的还是接受成为祸害孩子的溺爱
如何让“接受”、不等于“溺爱”?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接受孩子“爱哭”这是一份态度,也是你看待孩子的态度
比如,当一个爱哭爱闹的孩子站在你面前,又经过“别烦”、“认识”、“别凶”、和“包容”之后,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就是态度的转变
此时,你看待孩子的情绪和态度也没有那么糟糕
那在比较 友好和谐 的家庭气氛中呢,和孩子之间就是 相互影响 的平等关系了
所以,接受孩子是一个 循序渐进 的过程,需要的也是 日积月累 的亲密建立、关系维护
如此一总结,也可以看得出接受并不等于溺爱
所需要的是足够多的了解、认知、包容,还有彼此交心的信任和安全感建立
比如,孩子用哭闹作为威胁时别急着生气,也别比谁的声音高、谁的权利大
一句“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避风港湾,别急,有什么事情慢慢说,别怕,有什么委屈告诉我们”
这种完全站在关心孩子感觉的角度,给孩子带来的也将是放下防备的交心沟通
那么,关于孩子动不动就哭这件事情,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纵横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2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